第四十七章 送女归家 路有白骨(2/4)
家安危的事,但随着天气越来越冷,辛苦难熬也是实在的,何况这些子一直没什么事,大家都已经懈怠,李总旗这么顺应民意,大家当然乐得从命。
村里去过郑家集的不多,向伯恰好是一位,从白堡村去郑家集不是随随便便就去的,来回将近三十几里路,要在外面过夜,对这个时代的平民百姓来说可是大事,从朱达那边知道出行安排后,他的父母虽然担心却也无可奈何,现在他们当真是管不了朱达了。
一早起来,朱达就在整理行装,清点要携带的东西,他没想到自己会这么兴奋,居然和个真正没出过远门的少年一样,早晨翻来覆去的睡不着。
等出门的时候,母亲朱王氏却红了眼睛,虽然和童相处没几天,可她对这个古怪
灵的小
孩很喜欢,就这么分开还真舍不得,秦琴也做出一副恋恋不舍的表
,不过朱达一看就看出来是假装的,只能苦笑着假装看不见。
朱达和周青云背着包袱,而向伯背着竹筐,筐里放着一些干粮行李,不过这筐主要用来装秦琴,童虽然能走几步,却不能指望长途跋涉,还要
来背着,朱达和周青云依旧拿着木枪和弓箭,匕首随身佩戴,只有向伯自己带着刀,别看是一老三少,凭他们的武力,完全可以自保。
去往郑家集的路是沿河向南十里,然后渡河再向西走五里左右就会到达,只是这条路不怎么好走,沿河的路不是官道,而是踩马踏出来的小道,坑洼崎岖,路中还有杂
,走着走着甚至要分辨下才能找到路。
“现在年景不好,除了货郎摊贩会到处窜窜,村里各处都很少外出,连带着河边来的也少,这路一年到
估摸着都没多少
走。”向伯边走边说,一方面是排解行路的枯燥无聊,另一方面则是给朱达他们讲解传授,这些见闻看似浅显,可知道的
很少。
至于为什么不走官道,向伯也有解释,走官道要绕远,更有一点,筐里的童秦琴不好解释,如果被什么
盯上总归麻烦,过了夏米河之后再上官道,遇到麻烦的可能会少一点。
朱达听得很仔细,他对道路两边观察的很仔细,心里印证着向伯的话,还有那二十余年的回忆,当年他也曾路过这边。
离开白堡村几里地之后,路愈发难走不说,周围看着还有些荒凉,虽然也有收割后的田地,可看着明显不如村子附近的整齐,按照向伯所说要再走半个时辰才能看到另一个村子。
“师父,这边靠着夏米河这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