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桂英平南】(133)(6/9)
打上个结,便让几名壮的汉子押着,往丝苇寨的大厅里走去。
只剩下委屈得几乎掉下眼泪来的范夫,胸不住地起伏着,却不知道这笔账应该算在穆桂英的上,还是算在阿侬的上。
厅堂里,侬智高、侬智光几位兄弟和大南国的上下文武,济济一堂。
但见坐在宾席上座的一名少年,看起来年刚满二十,长得眉清目秀,身高七尺。
上白布缠脑,身穿白色大襟上衣,外罩蓝色短褂。
下身穿白色宽桶裤,黑色的薄底子快靴,一条长长的黑色裤带系在腰上,却留出一段长长的绳结,几乎拖到了膝盖上。
他的装束在穆桂英的眼中看来,确实有些可笑,但也很快就证明了范叔、范季兄弟二的话,此正是大理国的白蛮。
杨世子,来来来,到了特磨,不必拘束,就当是在自家领地里一般。
快将这碗酒干了,今后大南国和大理国,理当亲如一家,互通有无!侬智高举杯祝道。
南国陛下客气了!不才杨义贞贸然来访,多有打扰,还请见谅!少年道。
原来,这位少年名唤杨义贞。
虽然穆桂英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但也知道大理国在建国之初,南诏蒙氏衰微,段、杨、赵、郑等势力先后崛起,最终大权落于太祖段思平手中,建国号为理。
理国之建立,段思平也决然离不开高氏家族的拥戴,而立国之后,杨、赵、郑等领主势力,依然不减。
由是,大理国除了段家的天下外,仍由高、杨、郑、赵四家手握大权,难分上下。
比起当今大宋国内的呼、杨、郑、高四大家族来,实在有过之而无不及。
竖子既然姓杨,又是来自理国,受南天子侬智高的厚待,想必正是洱海世家杨允贤之后。
少年饮罢了酒,放下酒盏,又对侬智高道:南王陛下,不瞒你说,而今理国上下,郑、赵二家已然分势,朝中大权均有我父和高智升二把持。
杨家与高家之间,势同水火,互不相容。
听闻陛下这几年东出昆仑关,逞威两广,扫潇湘荆湖,尽占大宋江山之半壁。
若是侬氏与我父亲联手,你看……侬智高听杨义贞这么一说,不由地面露愧色,道:世子有所不知。
自归仁铺大战之后,我这当天子的,亦是丧家落魄,无处安身,只能权且寄宿于继父篱下,苟延残喘,以图再举。
世子所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