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的另一本秘史(16)(2/15)

过了庶吉士的考试,宁朝规定每次科举只有一甲三和二甲第一名铁定进翰林院,余下十六个名额要进行一次馆选,也就是再来一次考试,这二十名进士都会获得庶吉士的衔,真宗朝形成了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拜相

的惯例,因此庶吉士在宁朝有着储相的别称,只要在三年后的内部考核当中 ,取得优异的成绩,就能够长期留在翰林院工作担任翰林院检讨,成为正儿八经的翰林。

成绩差点的,也能进入六部担任主事、御史等官职,亦或是派遣到地方上工作。

王昇在宁朝复灭后第一时间就投靠了夏太祖,夏太祖就发现这个年届不惑的汉子竟然真的很有水平,把他视为自己的的谋主 ,王昇也没有辜负夏太祖对他的信任,夏朝一统天下后的第三年太祖论功行赏,他被封为开国四公之首的定国公。死后朝廷给王昇的谥号为文正,由于爵位是定国公,世就以定文正公来称呼这位第一代定国公,此有写记的习惯,录就是炎黄对记的文雅说法,这个是朝堂为官指南,不要将别当成傻子就是他留给子孙后代最大的智慧。

王大铖的仕途有泰半在夏熹宗一朝,也是他生最青春的时代,所以见闻录中记录最多的就是熹宗朝的事

夏熹宗名曰夏又寰,是宪宗皇帝的嫡长子,生于夏纪五百三十二年,十七岁那年继位,成了后夏的第十二位皇帝,驾崩后群臣给他上的庙号和谥号分别是熹和献,王嗣璁发现前辈王大铖对于夏熹宗献皇帝有着非常复杂的认知。

夏纪五百五十五年六月,京师永安,定国公府中 。

二郎,可知今父今为何唤你过来?。

王大铖恭恭敬敬的对着正襟危坐于家督书房中的父亲王正严回道:孩儿不知,还请父亲明示。

听得二儿子的回答,镇国公王正严轻点了一下,就问了个问题:二郎,你对今上有何看法?。

讨论与评价当今天子,那可是大不敬的罪过,当然,这只是针对没有什么背景的普通家,王大铖身为门阀世家子弟 ,打小可是没少听过长辈们对朝廷天子的diss,可他依旧不明白父亲葫芦里究竟在卖什么药 ,只得实话实话起来:生于深宫之中 ,长于之手,即位六年来没有什么建树,倒是大兴土木,建了不少宫殿。

世间最难听的话莫过于实话,朝廷当今天子名曰夏又寰,乃先帝宪宗成皇帝的嫡长子,于夏纪五百四十九年十月十柩前即位,时年十七岁,半大小子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