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手绘水车(1/3)
举个典型的例子,清朝乾隆年间号称盛世,乾隆皇帝又是打仗,搞什么“十全武功”,又是修圆明园,又是编纂《四库全书》,很有钱,很潇洒。 获取可是他治理下的普通百姓呢?根据乾隆年间英国使者马戛尔尼的记载,他见到的底层中国跟乞丐差不多。他们会争先恐后的跳进海里捡英国
扔掉的
类,然后拿回家小心腌制。北京的弃婴随处可见。可谓是盛世下的饥饿。
而在明朝初年,天下刚刚平定,生产力还没有恢复,尤其是河西走廊这一远离中央的地区,更是贫困加,肃王的岁禄都比其他藩王少二十倍,更何况底层的工匠?朱元璋的盛世建立在他行之有效的基层管理组织——里甲制度及粮长制度上,这两个制度可以让他有效地控制全国的税收,从而不断充实自己的国库,至于底层的老百姓,照样是穷。
朱楧对着这一群工匠说道:“诸位工匠对我肃藩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你们的生活却过得很不如意,这个本王也看在心里。本王今天来这里是有事跟你们商量。”
胡老汉一听这话,立即十分惶恐地说道:“殿下有何事尽管吩咐,商量二字我等实不敢当。”心里却盘算着朱楧说这话到底是福是祸,毕竟这年当官的
蜜腹剑的事干的实在是太多了。
朱楧道:“本王知道你们之前干活都是按班制或者住坐制,本王今天来是想改变这种劳作方式。”所谓
班是工匠每一年或五年
流到官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平均三个月。住坐指的是每月服役十天,若不服役,则必须每月出银一钱由官府另雇他
。
众位工匠都是大眼瞪小眼,不知道朱楧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最后还是胡老汉鼓起勇气道:“敢问殿下,殿下想变成那种劳作方式?”
“雇佣。”朱楧斩钉截铁地说道:“本王想制作一些水车等灌溉工具,凡是被我雇佣的工匠每月给粮食五斗,绝不拖***的好的还有奖励,但是偷懒耍滑不好好干的,本王就把他发配到隶营去。”
所谓的隶营就是朱楧带来的那群犯官家属和
隶住的地方。朱楧不会好心到对他们进行
化关怀,罪犯如果过得滋润那干脆都去犯罪好了。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劳动力,而罪犯就是最廉价的劳动力。朱楧每天只给他们维持生命的
粮,还强迫他们去开垦土地,干重活。如果被发配到
隶营,那才真叫是生不如死。
众位工匠一听朱楧这话,全都面面相觑,他们一方面对朱楧给予的丰厚报酬感到欣喜,另一方面又感到这个王爷好大的威严,动不动就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