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进宝(下)(2/4)

整,便有了这物事。”

这半年以来,陈凯的嘴里动不动就会说出一些新鲜词汇来,什么考察、什么产能不足、什么产能过剩、什么产品类型单一,不足而一。郑成功和洪旭他们早已习惯,细思更觉其中言简意赅,便默认与此,并且每次听到更新鲜的词汇来,亦是会仔细想想这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倒也有几分有趣。

这一次,陈凯提出的问题,确实也是军中需要面对的。郑成功麾下六镇,不过三千余,再加上即将扩充到一千的南澳镇,也不过是四千多而已。按照兵种搭配的惯例来看,刀盾确实也用不了那么多,正常况还是长枪占据多数,毕竟还是要对抗清军的优势骑兵嘛。而现在,藤牌的产量过大,陈凯此举摆明了就是进行产品转型。

“原本承平时咱们南方军中确有藤盔一说,军中也有士卒装备了这一物事。只是工坊现今都在鞑子的控制之中,咱们却也无从获取。”

清廷能够在关内与明军争锋了近二十年,其后更是镇压了声势浩大的三藩之,说到底,还是源于入关之初一气占下了大半个中国,有了这么大的底子,拉拢士绅,盘剥百姓,用税赋供养官吏、确保八旗军和绿营兵的军需军饷,才能维持下去。

这是莫大的优势,别的不说,甚至就连原材料什么的都不提,光是占领区控制的数量,双方就不在一个等级线上面。

“这东西确实好,尤其是对于我军现在铁料匮乏的况,就更显出了好处。陈参军是怎么想到的?”

莫说是明末清初,就连抗战争期间,军中也有用藤盔来将就的。第一次看见陈豹露出了笑意,陈凯亦是拱手回道:“回侯爷的话,下官查了查戚少保的《纪效新书》,那里面提到过,随后又到武库里找郑主事寻了一个替换下来的,便让藤匠们照猫画虎的做了一个。”

《纪效新书》中有载:盔以细藤为之,内用绵帽,盔顶上俱用红缨,一则壮观,一则顺南方之色。

陈凯让藤匠做的便是这个模样的藤盔,大抵与当年戚家军用过的没什么太大的区别。部乃是体诸多要害之处的集中点,确保部安全乃是甲胄防护上的一大重要课题。原本郑成功所部就,这等物事就少之又少,此前出征时更是因此而出现了很多不必要的伤亡,如今有了此物,士卒在战场上就会变得更加安全一些,起码部受到的伤害就会较少不小。

看着这物事,郑成功等亦是眉开眼笑:“陈参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dybz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