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1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2/5)
技之长,外加运气好而已。
“三愣子,春石,要不然你们先回去吧,这事跟你们没关系,等会让郑金发知道你们一直在这里,会牵累你们的。”韦母过了一会儿对罗三愣子和刘春石道。
“婶子,没事的,我们两都是一
吃饱全家不饿的光棍,大不了就离开这鬼地方。”罗三愣子大咧咧道:“平时没少到韦叔和婶子这里来吃东西,有事的时候不管不问,我三愣子还是
吗?”
刘春石跟着嗯了一声,算是回应罗三愣子这番话,却没有说什么。
刘春石还怀揣着科举梦,要不然也不是不重谊的
,他还有点顾忌。
在明朝,户籍制度是很死板的,朱八八手里就定下规矩,为了维持社会稳定,职业世袭,户籍也世袭,将老百姓的自由完全绑死,和货都没法正常流通,有限的经济权力都掌握在地方官府和乡绅恶霸手中,严重限制商品经济发展。
一个在什么地方,就永远在什么地方!
出了户籍所在地,就是流民,外地官府是不会接收流民的。
当了流民,不是做强盗,就是彻底成为农,永无翻身之
,更不用说还想参加科举了。
最底层的老百姓,若是想在原籍混出,要么靠科举,要么靠经商,能出
的,那都是千里挑一的
才了。
如果是到了外地成为了流民,还能混出,除了做强盗,就只剩下自己阉割了,去当太监去,这要是还能混出来,就更是十万里挑一的
才,甚至是百万里挑一的
才了。
事实上,绝大多数的是饿死在异乡。
所以,不是实在无路可走,谁也不会离开原籍。比如辽西那帮被建夺走粮食,再被官兵
的走投无路的难民,还有西北的一些难民,难民成为流民之后,就是社会最不稳定的因素。
离乡贱物离乡贵,这句话,在大明格外的贴切。
说清朝到处都是才,明朝也差不多,满清只不过是大明的加强版罢了,满清的各种制度更加严苛,对
的思想灵魂的禁锢更加心狠手辣。
韦宝看出来刘春石的担心,对刘春石和罗三愣子道:“三愣子哥,春石哥,我真不会再出去跟他们吵了,三愣子哥,你和春石哥先回去吧。”
罗三愣子看了看刘春石,“春石,要不然你先回去吧,我等会天黑了再回去。”
刘春石像是想通了什么事,“你们别担心我,他们还能拿我怎么样?大不了就是离开这里没法再参加科考。我考了这么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