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 班底(3/4)

个詹事府左右谕德又或少詹事等职位把品阶提上去再说。

这或许就是英宗正统之后的皇帝大多喜欢胡闹的原因吧,太子都没有专门的机构教导了,自然就不能系统的学习治国之道了。

当然,这也只是泰昌为了重组詹事府找的借而已,不管他前面的皇帝为什么喜欢胡闹,反正这詹事府必须重组。

至于他想要招纳的班底,自然是懂技术的最好,也就是那种研制火枪和火炮,甚至船和火车的才。

因为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只要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对建那就是碾压,相反,如果不发展科技,总有一天会被列强的坚船利炮欺凌。

这是一股不可逆的流,谁先发展就能傲立,而那些不发展科学技术的,迟早要被水所淹没。

大明原本是傲立的,早在两百多年前,大明立朝之初,明军便装备了数量众多的火器,造船技术更是天下第一,所以,大明成了天朝上国,四夷臣服。

可惜,这两百多年来大明在科技方面并没有什么进步,火器方面也就学会了一个佛郎机炮的铸造,造船技术方面更是倒退了不知道多少年。

至于原因,其实很简单,就因为读书不想学这些东西,而单靠工匠传承的话,相传很容易失传。

这年,科技方面的造诣还有个不好听的名字,那就是奇yin技巧,大有一种玩物丧志的味道,读书一般都是嗤之以鼻的。

因为读书都是以考科举为目的,所以肯把时间费在这上面的几乎是凤毛麟角,他翻遍了在朝和致仕的进士名册总共也就找到三个而已。

第一个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科学家徐光启,据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天文望远镜就是徐光启给做出来的,而且徐光启在农学方面还有很深的造诣,他编制的《农政全书》乃是农学方面最重要的典籍。

好巧不巧,这会儿徐光启正好挂了个詹事府少詹事的闲职在翰林院著书,泰昌直接将其擢升为詹事府詹事,这詹事府的领就算是有了。

还有一个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武器专家毕懋康,据传,毕懋康把燧发枪的图纸都设计出来了,可惜,还没有付诸生产明朝便亡了。

这么个武器专家着实难得,泰昌直接以少詹事之职将他招了过来。

另外一个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机械专家王徵,机械在这个年代可没什么重视,王徵貌似研究了个寂寞,在官场上混的那是相当的不如意。

不过,遇到泰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dybz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