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训练(3/4)
“快装…举枪…预备——放!”
“枪下…停枪立正!”
“托枪…开步走…立定…跪下预备——放!”
“向左成三队…举枪…预备——放!”
“纵队变横队,全营开步走…立定…四行预备——放!快装…预备——放!”
全营两百多官兵就这样机械地进行着训练,彭志成看了一会儿,然后和廖猛离开码货场,转到了试炮场上。此时,这里正由一支炮兵部队同样在进行着训练。
这支炮兵部队的番号为新建陆军独立野战炮兵第一哨,哨长为前解放军炮兵出身的杨旭。野炮第一哨编制为45,拥有六门4磅炮、两门8磅炮、弹药车8辆、芬兰挽马30匹(借用);具体员包括:哨长1、副哨长1、炮目8、炮手24、马夫10(借用)、兽医1(借用)。
这支炮兵可以说是一支全新的部队,不像港炮台炮兵中还有一定比例的熟练炮手,这支部队可以说全是生手。
这个时代的火炮准度有限,战场上也没什么好的观瞄设备。杨旭不知道他在这时代的欧洲同行们是怎么测距的,他只知道就着目前的条件把自己认为合理的部分教给手下这帮炮手们。比如战场测距,他就决定使用手指及眼睛测距。
这种方法说穿了其实很简单,涉及到的是数学上简单的相似三角形原理,即通过拇指的长度与所测物体的高度进行相似计算,再讲这个比值乘以臂长,即可粗略得到测量物与自己的距离。
正当陆军炮兵们拿着大拇指在大眼瞪小眼练习的时候,彭志成让送来了两个带测距功能的军用望远镜,杨旭看到后顿时满脸黑线。
测量准敌军距离,炮兵就能通过调节炮角度、加减装药来有效打击敌军。当然了,这种方法需要你首先对自己的火炮能、参数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即你要知道你的火炮在装药xx、仰角xx的况下能打多远。这就需要绘制一张详细地表出来了,这个没有办法取巧,只能通过大量的试来取得数据。
正好,炮兵也需要熟悉发的流程,这两件事是可以一起做的。而且这些试除了绘制表也不是没有其他作用,兵工厂就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来改进设计、生产工艺等等。
陆军在紧锣密鼓地训练,海军自然也不甘落后。归属海军委员王启年指挥的海岸炮台就不说了,他们的训练方法和陆军炮兵大同小异。
除了海岸炮兵之外,海军目前还有几艘穿越时带过来的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