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刘捕头(2/3)

听说京城有一达官显贵赵姓家,最会鱼百姓,拍高官马屁。去年一听丞相过寿,便不远千里从一玉匠手中抢了传家玉佩。这赵老爷倒是会抢,那玉佩玉色带翠,上雕一观音栩栩如生,可谓无价之宝。

那玉匠敢怒不敢言,终缠绵病榻,无力再雕金刻玉。

结果各位猜怎么着,在丞相寿宴之上,众正想一睹玉佩之容,锦盒里却是空空如也,只有一‘柳’字字条,白纸黑字儿,给那赵老爷气得是又急又怕,当场便事不省。”

“好——不愧是柳大善!”座下一阵鼓掌喝彩。

“众将赵老爷抬回房去,赶紧报官,官差捕快将丞相府中翻了个底儿朝天,也没找到柳伶的踪迹。都说神龙见首不见尾,这柳伶当真是既也见首,也不见尾了!”

“那玉佩去哪儿了?”茶馆里众听得是心澎湃,不禁问道。

说书神秘一笑,不慌不忙,道:“玉佩去哪儿了,各位见仁见智,但传言那玉匠一家从此倒是隐姓埋名,过起了安生子。”

“柳大善心善,定是给那家还了去。”一时间茶馆低声议论起来。

裴轻舟被听书的气氛感染,很快便沉浸到故事中去,于是跟其他二讨论了起来:“堂兄,子夜,柳伶真有这么大本事?”

裴子琢常常在市镇间走动,说书听了不少,道:“应,应该是有夸张的成分吧。”

“并无夸张。”身后传来哈哈一笑,三看去,只见一身材颀长,衣着整洁的中年汉子正站在三身后。那汉子面善,却目光如炬,声如洪钟,颇有威严。

裴子琢见状,立即起身拜去:“原来是刘捕。我们三听书一时入迷,让刘捕久等了。”

原来这汉子正是刘捕。刘捕原名刘忠元,吃了十几年的公门饭,从小捕快做到了大捕,大案小案破获了不少,却因不愿溜须拍马而止步于此,近几年竟被打发了通缉江湖士。这等苦差事,累不讨好,想来刘捕再是晋升无门。

前正是刘捕收了柳伶的尸,并请了裴琳过去。

万子夜和裴轻舟听罢,也赶忙站起身来,向刘捕行了一礼,自报了家门。

刘捕见裴子琢带了两位小辈,倒也没有其他想法,哈哈笑道:“子琢贤侄,无妨,我也是来早了,随便转转。”说罢便随意坐在桌前,并招呼三位年轻坐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dybz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