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素车白马(二)(3/4)
独给眷腾地方,因此等进屋子的并不多,多是在阳宅外就地而坐。还好茶水点心预备的充足,众都能解解乏。 沈瑞、沈瑾几虽年幼,可因是孝子身份,也得到族老们的关照,进了屋子。沈瑞连番举哀,眼睛已经红肿不堪,心里又忐忑着接下来的大戏,实没心思用茶点。族老们见了,越发觉得他心实孝顺,少不得劝勉一二。 因律法上早有规定,墓地大小与坟高低都有定制。孙氏之墓,也是沈举之墓,应占地二十方步,高六尺。来送殡的杠夫有六十余,番填土,不过两刻钟的功夫,就填满坑,又起好坟。 孝属们出来,按照长幼尊卑在坟上叩首,自然叩首的只有晚辈子侄,沈举与族老们只需躬身,此殡葬仪式算是正式结束。 来送殡的族与姻亲中,沈族繁衍百余年,可四房又是数代单传,有服亲并不多,无服亲与其他送殡的亲友多是带了“浮孝”,即上或者腰间系白布,眷上簪白纸花。这“浮孝”从今早出殡前戴上,出殡后去去了。因此,等殡葬仪式结束,沈举便带沈瑾、沈瑞、沈全两个跪下,请服“浮孝”的亲友们脱孝。 众亲友作揖回礼,从疏至亲,依次告辞,分别返程。没注意到,直到外姓亲友都散的差不多,知府太太与知府公子都没有露面。眷中,宗房大娘子、郭氏、谢氏的马车也始终没动。 沈家姻亲与旁枝庶出走得差不多了,各房嫡子子孙本要奉自家父、祖回城,可也被打发回去。如此一来,留在阳宅里的知府母子、宗房大娘子三沈家眷之外,坟地里留下的除了沈举父子三、沈理、沈全,便只有各房的当家。 宗房是族长太爷与宗房大老爷父子,二房早挪到京城多年,如今户籍都迁出去,零散有庶支,也没资格在族中说话,在族中只占着名;三房出面是三房老太爷与当家沈湖;四房则是沈举这房;五房出面是五房太爷与沈鸿;六房房长沈琪;七房是沈溧;八房是八房老太爷与沈流;九房是九房太爷与沈璐,亦是沈理叔祖父与从堂兄。 这些中,老太爷一辈两,太爷一辈三,老爷辈五,大哥辈两。因几位太爷、老太爷都上了年岁,众又回到阳宅东屋,眷依旧在西屋陪知府太太。 沈举的脸色刷白,并不是怕什么,而是怒极。因为沈理方才拦着众族老房长回去时,说了一句:“婶娘既已下葬,那婶娘的身后事也当算一算。” 这句话在丧礼上并不少见,多是哪家丧了出嫁,娘家出面为丧母的外甥、外甥做主。沈理一个族侄,有什么资格来算孙氏身后事? 沈举虽怒极,可也没有幼稚地说什么“四房家务无需手”之类的话。他毕竟已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