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岁暮天寒(一)(2/2)
话,偏生沈睿心虚,又不敢多问,只晓得饭食只有稀粥,还每餐只有大半碗,理由是“败火”;禁足与小院,理由是“静心”。加上本主臀上的外伤,怕是闯了祸后被禁足。 可寒冬时节,屋子里湿阴冷,连炭盆都不点,这是为哪搬? 就算沈睿还迷糊着,也察觉出不对。 不说别的,就说这老妈子丫鬟都粗麻戴孝,白里隐隐地传来的梵音,定是主家有丧,可自己身上却是八成新的绸褂子,并没有戴孝。 莫非是寄篱下,与主家并无服?可那婆子丫鬟的称呼不是应该是“表少爷”么?怎么又叫“二哥”? 即便是客居此地,赶上丧事,也当换了素服才对景。偏生没提及此事,只有照看他的老妈妈时常将视线落到他的衣衫上,眼很是复杂,似有怜悯,似有忧虑,似有疑惑。 是不是本主身份不堪,有少爷之名,却无少爷之实,例如不记入族谱的“生子”、“婢生子”之类,被禁止戴孝。 这古代白喜事可是重于红喜事,被禁止戴孝也是彻底否定本主的“少爷”身份。作甚被嫌弃此? 明代曾禁止民间豢养婢,私同主家虽签订的“卖身契”多是以养儿养身份,所以称呼上随着家中小主叫,例如“爹”、“娘”、“哥”、“姐”之类。 加上这屋子里出现的家居摆设,沈睿估计自己现下应该是在明朝,只不知具体是什么时候。 记得曾在书上看到过,有明一代,虽律法上提及家产“诸子均分”,可实际上在长江以南地区,“孽子”(庶子、婢生子、生子)的地位极低,有的时候甚至能仆都不如。毕竟家里的婢,在户籍关系上有的是籍,有的是养儿、养,而所谓“孽子”,有的时候甚至不能入籍。 沈睿正胡思想,就听到外又动静,忙重新躺倒在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