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草原情怀 | 第34节、我们有多远(6/26)
这是一封由西乌旗转来的信,发信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收信是发到了男二姨夫原来的单位,再转男收。很显然,苏家的都到了这里,也不知道是哪位好心为了这封信是如此的锲而不舍,在几经辗转之后,才把它到了男手上。
如果说世界上有最短的书信比赛的话,男手中这封是可以争一下的,这打开的信纸里只有勿念两个字和一只用竹木雕成的发卡。
从拿到这封信的时候,男就大概知道是谁给他来的了,当看到这只装在信封里的发卡的时候,男知道自己没有想错。
一切都如当初预料的那样,一条看不见距离的线,最终让越来越远的两个,随着这封信的到来画上了一个不是句号的句号。
柳静,是老柳的孙,男从来没有见过她的父母,也没有听柳家任何一个说起过他们。男是在七岁的时候第一次见到了柳静,那是她和姑姑柳姨一起来看老柳,并在老柳那呆了些子后,就住到了柳姨家里。
男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随手用竹条雕了两只发卡。老柳见了,就拿过去给了正在屋里写作业的柳静后,对男说:我替你把它送你媳了。男虽小,也知道媳是个什么意思,而且这个文文静静,梳着两个小辫子的姑娘要真是自己媳的话,那可是前世修来的,老大的福气了。
小男窃喜不已,小姑娘纂着手中的发卡,低下了羞红的脸……
只是男不会想到,从那一天起,两个说说笑笑的儿,在本就不多的见面里,突然变得沉默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每一次见面的沉默后所留下的是,两个之间那越来越远的距离……
从小学到男没有上完的初中里,不怎么努力的男,学习成绩总是不好不坏。埋下来一心苦读的柳静,则成了每一位老师眼中的宠儿……
初二就辍学的男,在有第一笔属于自己的收入后,就开始为自己这个也许是老柳的一句玩笑,而定下来的媳负担起了她所有的学费,生活费。只是,知道这一切只有柳静姑姑柳姨。
当年,老柳那看似玩笑的一句话,柳家的后来都知道了,亲眼看着这两个小儿长大的柳姨,很是希望这能成为现实。所以,当还是个孩子的男拿着自己挣来的钱找到她的时候,她没有拒绝,还答应了男谁也不告诉。
就这样,柳静从西乌旗上完了初中,就转到教学质量更好的赤峰市……一直到现在男手中拿到这封信的时候,这一切都没有间断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