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教授 十九(3/7)
建立长期联系和投资。
不知不觉中他们谈了两个小时,谈得很愉快,作意向浓厚。在窗外深沉夜色环绕中,mrgret向丁一讲述了她家族的发家史,一个既遥远又让心动的故事。末了mrgret邀请丁一有空到她家里作客,大家做个朋友,丁一欣然应允。临别时,两互换了名片。
第二天丁一坐飞机去华盛顿dih科研经费的小组评审。出了机场,他叫了一辆出租车,去bethesd 附近study se定下的旅馆。沿途车流拥挤,但很流畅。远处华盛顿纪念碑在蓝天里矗立着,国会山庄,白宫,还有林肯纪念堂从眼前一一闪过。丁一每次经过这里,都能感觉得到这个国家的心脏脉搏在跳动。这个国家和中国一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国富民强。他非常庆幸自己和世界上两个最强大的国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它们之间往返是自己的荣幸。
丁一在旅馆门前下了车,进去在前台登记了房间,然后坐电梯下楼到餐厅用餐。在餐厅里,他碰见了从其它学校来的评审小组成员,大家坐在一起喝着啤酒聊天,流着学术界动态信息。说着说着,慢慢大家不约而同地提起现在经常收到中国发来的学术会议电子邀请函,有几个还真去了。丁一问他们对会议的感受如何,他们摇着说不怎么样,了许多钱,会议水平低下,唯一有点意思的是会议期间安排的旅游节目不错,中国热。这几个换着各自对中国的看法,他们对中国的开放程度和现代化一方面大加称赞,一方面感到迷惑。丁一问他们以后还去不去参加这类会议,他们大部分摇摇,但是有个身体硕胖的大胡子却连连点,说中国的孩子不错,观念开放,让迷念,然后哈哈大笑,让丁一很反感。他们问丁一去不去参加这些会,丁一说自己也经常收到这些邀请,几乎每天一封,但他从来不去。大家问为什么,丁一说那是中国特色的会议产业化,用会议的形式赚钱,费时间。那个大胡子说其他国家也有,比如美国的名牌keystone会议系列,会议质量高,是真正的顶尖学术流,不像中国的会议这么多这么。
听他们聊得热烈,丁一脑子里呈现出了一副另类海鸥景象。用会议做诱饵,将成群的洋海鸥引诱飞越太平洋,然后散落在中国不同城市里的各个会场。很早的时候中国请洋专家到中国讲学,组织学术会议,确实是为了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可是现在不是这样了,现在出国方便,要学习国外的先进东西大可到国外参加会议,顺带公费旅游,一举两得。在美国的科学年会上,丁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