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教授 十一(3/6)
如果遇到一个适的,再找一个伴。为了他,你付出得太多了。”丁一劝道。
素梅捋了捋花白的发,摇摇,“算了,我这叫着清贫乐。现在这年代,再也没有小毛那样高尚的了。能和他相聚一辈子,不亏,我挺满足的。现在这个物欲会里,想找一个投意、相知相己的,没有罗。想吃什么,我给你做。”
“想吃蛋葱花面。”丁一见问脱而出。
素梅听了笑了,“这年月,还记得那个。什么好东西。”
“三十年前我出国,你给我下过一碗蛋面,好吃,还记得。”丁一笑得像个孩子。许多年以前丁一出国,那时物质贫乏,小毛和素梅用了一碗蛋面为他饯行,在当时,这可是好招待。时隔多年,丁一当然还记得。素梅被他的话感动,打开煤气炉,为他下了一碗蛋面,上面放了葱花,浇上麻油,立刻香气扑鼻。热气腾腾中,丁一哗啦哗啦带着响声将一碗面条很快收拾进了肚子里去,心满意足。素梅在一旁满意地看着,怜地直摇,嘴里说:“哪里像个教授的吃相。”
丁一从素梅家里出来,沿街逛商店,想给太太买点东西。一路看去,他什么都没舍得买,因为太贵。丁一已经三年没有来了,没想到中国的物价一下窜得比美国还贵。在美国时,时不时听见中国的同事朋友提到中国的物价贵,说在中国买东西不值,当时没在意,现在发现果不其然。他踅进了一家类似于美国mll一样的大商场,里面琳琅满目,目不暇接。“欢迎光临”,两旁服务员躬着身子笑容可掬,亲切之声不绝于耳。他看中了一件毛衣,花色做工均满意,太太一定喜欢。于是翻看价钱,我的妈,标价四千多元民币。十多年前,丁一给太太买过一件类似质地的毛衣,大概两三元民币。在美国,一多美元就能买很好的一件毛衣了,算下来也不过六七民币。难怪许多到美国去旅游的中国喜欢购物带中国,美其名曰扫货。一个“扫”字,就将买便宜东西的心态勾画表露无遗。丁一又看了几件,都是贵得离谱,他怕买去了太太会责备自己不会买东西,于是作罢。
丁一在明晃晃的商店里漫无目的地闲逛着,来往,让眼睛度过欢乐时光,脑子里想起了二三十年前的许多往事。刚出国那会,每次国都要买许多东西,特别是电器产品。当时国家规定每个可以带八大件,算是对出国留学员的特别优惠,只能在北京上海的指定留学员服务部地点购买提货。有次丁一买了电器出门,几个搬运工抢着用三车搬运他的东西到火车站,丁一告诉他们服务部有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