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75)(9/15)
从心啊……。
李梦阳迫不及待道:部堂若不见弃,下官愿为执笔。
清君侧,扫佞,李梦阳可以预见,此奏一出,必然振动天下,李子之名士
林仰望,这送上门的便宜岂有不捡的道理。
如此有劳献吉了。韩文颇有几分怜悯地看着这位大明才子,事若成自然
少不得分润一些好处,倘事有不济,傻孩子,这奏疏可是你写的……
李梦阳这边快速备下笔墨纸砚,一边研磨,一边构思文脉,以他的意思,怎
么也要洋洋洒洒数万言才好显示胸中文墨。
韩文一见便知其意,暗自摇,出言提点道:献吉,奏疏不可过于文饰,
文过则陛下不能自省;字也不必多,否则未必有暇一览究竟,只需振聋发聩即可。
韩老大不愧科场前辈,一语中的,李梦阳幡然大悟,部堂所言极是,下
官省得。
随即提笔一书而就,一篇奏疏转瞬即成。
并非李梦阳识浅才薄,实在是没有意识到此关键之处,他是弘治六年的进士,
严格限定字数格式的八股取士实行不过数年,作文难免囿于一隅。
且不论八股文制的优劣,《明史……选举志》将八股取士的开创者帽子扣在
了朱元璋上,这倒无所谓,反正大清往前朝皇帝身上泼脏水也不是第一回,不
过后来大清国自己把路走绝了,饱受八股毒害的文与有识之士纷纷抨击八股制
度,连带这项腐朽制度的始作俑者朱八八也是被诛笔伐,从前清骂到民国,
再到当代历史学家,对老朱的心思各种恶意揣测,有说禁锢民智的,有说牢笼志
士的,有说老朱阴鸷猜忌缚天下读书羽翼的,等等等等……。
只能说这些读书太把自己当回事,以朱八八怼天怼地的枭雄之姿,可不在
乎几个文扎刺儿,看不顺眼杀了就是,何必那么麻烦,洪武皇帝的确制定了三
考之制,取试沿用的是宋元经义,十段文结构,和八股没毛线关系,而且老朱对
科举制度也不太感冒,认为举们长于诗文鲜有实才,朕以实心求才,而天下
以虚文应朕,洪武年间科考之事停停复复,也没个定,朱六十四更喜欢举荐
制,荐举之但有实才,不拘一格,虽工匠亦可得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