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三娘艳史(19)(7/16)

权。

朱武觉得此法太过激进,不太好实施,还可能引起骚

他建议改成:若子能考上秀才举进士,则成为国家才,婚姻可以自主,父母不得横加干涉。

三娘依允了,立刻将此法颁布,辽国和西夏也出笼了同样的律法。

这下可好,参加各级科举考试的数量激增,其中不少是瞒着父母丈夫偷偷来参加的。

好笑的是现在若是谁家的闺失踪了向官府报案,官府一般都会先问他们去书院或考场找过没有。

这一年的科举状元就是一个,准确地说是一个五十岁的寡

她姓李名清照,不但文章写得好,填的词更是驰名大江南北。

早年她嫁与一个赵姓官员,丈夫死后生活十分拮据。

科举考试给她带来了希望,她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一路过关斩将夺得状元的桂冠。

三娘将她接来宫里,准备封她一个大官,让她当全国的表率。

三娘和朱武商议后,采纳了朱武的建议:建立一所皇书院,专门招收穷苦家的孩子,特别是孩子,让这些孩子们免费入学。

她让李清照当这座书院的总监,官职正六品,另外派一些有经验的官员协助她处理常事务。

李清照相当于是这座书院的招牌,凭她的文采和

名气一定能让这所书院驰誉全国。

李清照听了,知道这是为她量身定制的职位,激动得跪下来抱住三娘的腿大哭,发誓一定不辜负皇陛下的期望,为国家多多培养有用的才。

三娘下旨将这所皇书院建在京城附近,占地一百多亩,除朝廷拨银子外还号召贵族商贾富户们捐善款支持。

因为皇和状元的名气,捐款捐物的不计其数,很快就把书院建起来了。

赵佶赵桓两现在都被皇接来东京居住,因为身份特殊他们还没有获得自由,但是他们已经很满意了。

李清照上门去求前太上皇给皇书院题写牌匾,赵佶当然得给皇面子。

这样皇书院四个漂亮的大字就挂在了书院前门上,去皇书院观看前太上皇的题字从此成了初到东京的文骚客们必做的一件事。

岳飞的母亲和梁红玉都读过书,萧玉兰推荐她们两个去给李清照做助手,有时帮忙照顾孩子们的生活,有时给孩子们上识字课。

很快她们就因为尽职尽责被李清照提拔成了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dybz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