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360-361)(6/9)
点看野猪皮的后代们还真算得上大明朝的孝子贤孙。
今天的文武百官们一如往朝参已毕便打算各回衙门办公突然有中使传谕令五府六部大臣及科道官员齐集左顺门。
群臣心中疑惧前番金水桥听旨五十几名各级官员位列‘党’榜示朝堂这回又要弄出什么动静。
虽有疑虑又不敢抗命群臣战战兢兢来至左顺门只见门前竖着一柄红罗伞盖伞下摆着一几一椅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彬坐在椅子上翘着二郎腿在几个小太监的伺候下品茶。
见当面并不是刘瑾群臣暗松了气李东阳上前拱手道:“魏公公不知上谕召我等前来所为何事?”
魏彬冷笑一声“李阁老因为什么你心里还不清楚么。
”
不理一脸错愕的李东阳魏彬起身阴阳怪气道:“万岁爷待的差事咱家便是有天大的难处也唯有尽心尽力去办可有些
啊白读了一肚子书不把咱家放在眼里也就罢了可不把万岁爷的差事放在心上——便是大逆不道了。
”
“魏公公这从何说起?”李东阳茫然问道。
“咱家便与阁老从说。
”魏彬扭对身后道:“把那些书里的错漏都捡出来给他们瞧瞧。
”
“是公公。
”几个小太监尖着嗓子应了一声将九十二卷的《历代通鉴纂要》分别拿了出来。
“《历代通鉴纂要》卷首《凡例》
字画浓淡不均处五处……”
“《历代通鉴纂要》卷二十:汉献帝建安六年条有错讹三处……”
“《历代通鉴纂要》卷四十七:贞观二十一年条太宗杀其弟纳其妃引录不当……”
随着一个个公鸭嗓将百余处差讹朗声念出李东阳以下等礼部、翰林院的官儿们面子上开始有些挂不住了。
礼部左侍郎刘玑踏前一步道:“魏公公《历代通鉴纂要》书成近百卷引载史料浩瀚驳杂成书之期已定仓促校阅时或微有差讹亦所难免。
”
魏彬眼睛一翻冷笑道:“微有差讹?刘大不愧是两榜进士出身一字千钧一个‘微’字便是有一百大板也推掉了八十吧。
”
“你……”刘玑怒目而视。
“我什么?先顾顾你吧。
”
“给事中潘铎、御史杨武上本弹劾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刘玑等受命编纂……”魏彬略微停顿一下见刘玑幡然变色嘴角轻勾振振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