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第四卷)】(264-265)(4/8)

龙吟的《算法指南》

,无一例外多是由筹算向珠算

过渡并深入研究的著作。

珠算算法没有发展到前的筹算高度成果也不是时轻视,君不见作者里

还有一位天潢真。中国数学从元朝末期开始,一直是沿着实用、技巧

方向发展,这与偏向演绎、抽象的古希腊数学不同。珠算作为一种传统数学机

械化算法体系的应用,满足了明代社会需要,适应了商业发展的要求,代替筹

算大势所趋,但因为工具能的限制,无法复制千百年来筹算积累的研究成果

,还需进一步完善体系,这都需要时间积累。

古希腊文明覆灭以后一千多年,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再次被阿拉伯

发扬光大,而欧洲在古希腊数学成就的基础上发展出近代数学,则距离《几

何原本》的成书年代相隔了最少一千五百年,明代虽然经济高度繁荣,在一些

材料类、工程类方面的科学技术成就也很多,但数学理论要想再次达到新的高

度,正常发展下去,也至少还再需要两百年。

15世纪欧洲开始文艺复兴,大航海时代到来,商业的繁荣同样刺激了欧

洲数学的发展,主要集中在算术、代数与三角学领域,同样著作不断,将15

、16世纪中西方同期数学进行评判,整体数学水平相当,商业数学发展是其

,明代数学在算盘应用、算法诀及珠算的普及度远远超过欧洲,而西方

数学中符号系统与公理化演绎体系则为中算所不及。

明朝末年,西方数学开始传入中国。徐光启翻译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

的前六卷,标志着中国开始从传统数学研究向学习西方近代数学转型。

崇祯二年,明朝开始组织学者重新编订历法。根据徐光启的建议,朝廷确

定了全面学习西方的编订思路。历法编订局请来了在中国的传教士龙华民(意

大利)、罗雅谷(葡萄牙)、邓玉函(瑞士)、汤若望(耳曼)等

参与译书,编译或节译了哥白尼、伽利略、第谷、开普勒等著名欧洲天文学

家的著作,以及相关的数学知识,包括平面及球面三角学和几何学等等。从崇

祯二年到崇祯七年陆续编成《崇祯历书》。

但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dybz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